
新湖南客戶端2月24日訊(通訊員 劉聯波 付勇)“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和糧食生產政策,對三農工作是一大利好,鼓舞人心,指明方向,我們農民衷心擁護!”當前已到春耕備耕時節,東安縣把落實早稻面積作為春耕生產的首要任務,立足于早安排、早實施,全面落實早稻生產辦點示范、早稻集中育秧、制止耕地拋荒等措施,保障糧食安全,全縣田間地頭到處是一片“人勤春耕忙”的熱鬧景象。
2月22日一大早,東安縣紫溪市鎮紀委書記張靜就帶隊來到大源村開展“六個一”走訪調查。面對當前的糧食生產形勢,紫溪市鎮在上班第一天就組織召開全鎮干部職工大會,在全鎮開展“百名干部下村組,發展糧食生產保安全”主題活動,要求每名干部下到村組,給群眾拜一個晚年,開一個屋場會,宣傳一次政策,建立一本臺賬,辦一個示范點,發展一批種糧大戶。其中,制止耕地拋荒,落實早稻生產面積是重中之重。
張靜首先與村干部進行了簡短碰頭,又分組帶著宣傳資料進村入戶到田頭,與種田大戶楊建平等人進行探討交流,開展《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》精神和“制止耕地拋荒,保障糧食安全”政策宣傳:“今年國家糧食政策好,價格又高,你們種田大戶又有技術,多種點田了!”
“今年種田劃得來,我的想法是多種點,村里面那些不愿意種的田和拋荒的田,我負責把它全部種下來!”楊建平是大源村7組村民,種植水稻20多年。去年,他承包了村里拋荒田38畝,通過精耕細作,第一年就嘗到了大戶種植的甜頭。今年,他對種植水稻更有信心和底氣了。
與此同時,作為東安縣水稻生產大鎮的井頭圩鎮的山口鋪田壟里,“加強糧食生產管理,確保糧食穩產增收”的宣傳牌格外惹眼。今年早稻生產來勢早,春節還沒過完,田壟里已經是一片“人勤春耕忙”的熱鬧景象。農民們甩開膀子在田間勞作,翻耕機、耕田機、耙田機在田間馳騁,一個占地60余畝的集中育秧示范點正在加速推進。
東安縣井頭圩鎮黨委書記陳榮景告訴筆者:“集中育秧對于水稻生產專業化、提高糧食產量都很有好處。這個60畝的集中育秧示范點建成后,可以保障全鎮2.75萬畝水稻生產?!?/p>
東安縣是國家級優質糧食產業工程項目縣、全國商品糧基地建設項目縣和全國產糧大縣之一,今年全縣糧食生產任務面積為88.7萬畝,其中,早稻任務面積近27萬畝。為制止耕地拋荒,保障糧食生產,東安縣把落實早稻面積作為穩定糧食生產工作的重中之重,采取縣級領導包鄉鎮、鄉鎮包村、村包戶的工作責任制,及時分解任務,層層壓實責任,并選定在井頭圩鎮、端橋鎮鎮、鹿馬橋鎮、橫塘鎮創辦四個糧油綠色高質高效創萬畝示范片,輻射帶動全縣早稻生產工作??h里還出臺了穩定糧食生產激勵措施,加大獎懲力度,并通過多途徑宣傳惠農政策、先進模式和先進技術,切實把政策法律宣傳到戶、農業科技服務到戶、市場信息傳送到戶、優質農資供應到戶。
“到目前,東安縣各項早稻生產資料已準備到位,各項任務已經分解到戶、到丘塊,已落實早稻生產面積超過27萬畝。”東安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李勇說道。
責編:田文
來源:東安縣融媒體中心
下載APP